正能量报送专区

徐州新沂高流镇: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2022-03-10 10:25:28

走进位于新沂市高流镇华丰村的“徐州梅苑”梅花园,梅香扑面袭来,清新怡人,不同品种的梅花次第开放,各种颜色,俊秀雅致、清丽脱俗。

华丰村党支部书记徐小军介绍说,徐州梅苑占地近450亩,目前有93个梅花品种,共8万多株。基地还进行梅花的引种驯化、繁育等科研工作,现基地有威海绿苑已选育出早花品种“月波朱砂”等新品种。在生产方式上,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新模式。

 从2018年开始,华丰村流转土地,与威海园林建设集团下属企业威海绿苑植物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搞起了梅花种植,并探索出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为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注入新动能。

如今,村民既是社员又是股东,还能参与合作社的分红。徐小军告诉记者,村民还可以到梅园来打工,一天的收入150-200元,一年能够在梅园工作近10个月,光打工的收入人均达到5万元。

农户夏宜宁告诉记者,他在梅园承包了50亩地的梅花,与威海绿苑植物材料有限公司按比例分成,一年收入能达到30万。

高流镇立足特色优质农业,“以梅为介”,大力扶持和发展梅花产业,做优做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拉长梅花“种、养、游”产业链,全面提升梅花的附加值,致力于把“梅花小镇”的“花经济”打造成“花产业”。如今,高流镇梅花种植达3000余亩,成为全国“三大梅花苗源地”之一和全国唯一的扦插原梅苗源地。该基地培育的“高流原梅”,成为高流镇一张耀眼的生态名片。

老范村曾经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种植传统作物只能“靠天收”。2007年,村里党员带头搞起了水蜜桃种植,探索出了致富的路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老范村的水蜜桃产业形成了“支部+合作社+桃农”的发展模式,全村15000亩土地目前种植桃树12000亩,共有水蜜桃从业人员200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

如今,老范村形成水蜜桃种植、加工、销售、观光等产业链,吸引周边游客10万余人前来观光、品桃、消费,带动农产品销售和特色产业发展,形成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兴旺、乡村振兴。2021年,老范村还被评为“全国乡村产业亿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等称号。

目前,高流镇水蜜桃种植发展规划面积21000亩,进入盛产期面积近16000亩,年产水蜜桃超过两万吨,带动就业近万人,产值近2亿元。

高流镇积极招引建设水蜜桃深加工项目,延长水蜜桃产业链。目前已招引落户江苏春阳、新沂果浓、老范黄桃工坊等果品加工项目,项目建设正在大力推进中。引导组织本地蜜桃企业和种植农户开展创建品牌活动,培育出“打磨塘”“沙墩湖”“范桃花”“老范儿”等品牌商标。初步建成集“基地生产+加工包装+品牌市场”的综合型产业。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高流镇坚持把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耀南村是一片有着红色记忆沃土的村落,这里曾涌现出宋耀南、宋光谦、宋云龙等60多位投身抗日救国的热血青年。

耀南村人口近4300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花木之乡、全国绿色小康村、江苏省文明村。近年来,耀南村以红色村史馆为主阵地,充分挖掘农村红色资源,邀请老党员等宣讲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耀南村村史馆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高流镇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聚力发展动能“提级”、乡村振兴“提速”、民生福祉“提质”、安全环保“提优”、党的建设“提标”五方面,打造产业集聚、山青水秀、共建共享、和谐有序、善作善成的现代化小城市。

来源:徐州新闻综合广播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