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两城一地”新图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小气候”

2019-12-13 14:26:00

为了实现“两城一地”这一战略目标,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争创一流的壮志豪情,抬高标准、精益求精,敢与强的争、敢与快的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自信和勇气,演绎出更加精彩的“新沂故事”,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新沂样板”。《新沂新闻》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两城一地”新图景》,全面展现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担当实干描绘新沂发展新画卷。今天播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小气候”》。


落户在时集镇创新产业园内的汇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厂房内一片忙碌景象。在时集镇广大干部的帮助支持下,公司从4月份落地时集双创园,在9月份的时候进行试运行生产,10月正式生产,从试运行到现在生产产值达到了800万元。



汇海新材料有限公司质检部经理柴蕾说:“真的非常感动!没想到为了一家企业,时集镇竟然这么重视,动员这么多干部,在大家的合力助力下,我们企业才能顺利开工。”


集聚优质资源,释放改革创新红利。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服务理念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升级。围绕要素供给,我市坚持以“363”牵引性工作为抓手,即“3个基本解决”:三大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化工园区整治基本解决、园区僵尸企业处置基本解决;补齐“6个短板”:补齐科技创新、双向开放、富民增收、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基层组织建设等短板;实施“3大提升”:产业转型发展、城乡面貌、干部精神状态得到极大提升,出台《新沂市处置“僵尸企业”及“半拉子”工程工作方案》,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厚植优势。围绕优质服务,我市贯彻落实《徐州市“企业服务月”活动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新沂市实际,研究制定出台《新沂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方案》,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工程、项目建设攻坚工程、规模企业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同时,进一步优化并联审批“四个一”工程,努力实现“3550”工作目标,加速提升“1230”新高度,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活力最强区域。



聚焦便企便民,确立服务发展新标杆。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感受。进一扇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所有事,这是企业和群众到当地政府拿证办事的真实写照。为了支撑限时审批,我市建立市领导包挂和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制度,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行,将全市85项重大产业项目、39家重点企业进行任务分工,明确包挂市领导,实施专员服务。围绕签约、开工、竣工“三个一批”工作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帮扶,深入企业运行、项目建设一线,以“店小二”精神做好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协调员、研究员”。



市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科长李沫说:“根据企业、项目的不同需求,积极开展“双特双延”服务行动,即“特别要求、特殊政策,延长时间、延伸服务”,创新实施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私人定制”和全程代办制度。主动为企业延长服务时间,对于企业项目急需办理事项,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插队先办等方式,有效填补审批间隙。同时,对审批权限属上级部门的审批事项,按照企业和项目要求进行陪同办理或包案代办。目前,工业企业从项目预审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的时间从原来的214天缩减到现在的平均40天左右,压缩率达81.3%。”



聚焦提速提效,升级智慧服务新效能。从6月20日起,全面使用“政务服务云”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工作,7大类1279个审批服务事项具备网上办理能力。网上可办事项占全市审批服务事项的90%以上,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均实现“网上申报、线上办理、结果推送、快递送达”。 在正式运营“政务服务云平台”后,我市围绕打响“心怡代办”品牌目标,积极研发“心怡代办”线上平台,进一步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打破审批服务孤岛,实现代办服务“一站通”。营商环境建设是场持久战、攻坚战,我市按照“营商环境提升年”目标要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感受到服务优化、效率提升,营造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