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强国复兴 奋斗有我 精彩新沂人丨锤炼“匠心” 促创新——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海波

2022-05-07 09:23:43

如何处理工艺尾气?

如何提高产品收率?

如何减少工艺废水?

如何降低六氯苯含量?

这是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王海波和他的研发小组十几年如一日讨论的问题,王海波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用他的实践不断讲述着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城市的转型故事,而2021年度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也是他先后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江苏省职工十大创新成果、徐州市职工十大发明专利等奖项后的又一殊荣。

2005年,26岁的王海波顶着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头衔只身来到新沂,那时的新河化工厂是个只有1000吨百菌清装置的小农药厂。因为生产工艺落后的原因,车间里经常会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气味刺鼻,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工人的身心健康。面对这一问题,王海波在车间废水装置旁,捕集器下不停地忙碌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工艺参数。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严谨地对待每一项加工任务。经常会有人问王海波,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你为何会选择留在新河化工厂?王海波却总说,我的想法很简单,首先是专业对口,其次是我想在这个行业里做点什么。

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王海波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让AC06催化剂研发成功并量产,打破了上海石化院对该催化剂的的垄断,每年为公司增加利润超过1000万元,“人前”的成功却是王海波“人后”的默默付出。

“在07年做催化剂的时候,第一次把AC06推出来的时候,我来试催化剂,我是一个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数据出来之后,心情就很好了。”王海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地说。

从进入这个行业到现在,十多年来王海波在研发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发展动向,牢牢抓住专业的主导方向,他抱着必须要做出最高效、毒性最小、残留最低的植保剂的决心,从“研发—小试—中试—工业化量产”迈过了无数道坎,终于在2014年,AC14核心催化剂研发成功,技术瓶颈得到了专业性的突破,杀菌剂百菌清中有害物质六氯苯含量从400ppm降到100ppm、40ppm再到如今的10ppm。并且在2016年“干法捕集工艺自动出料工艺”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这项工艺省去人工冲料、离心、压滤、干燥等工段,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废水产生量,提高了安全环保水平,同时为了提高产品的收率,他与清华大学合作设计了本行业最大最先进的流化床反应器,将百菌清的收率从之前的87.49%提高到98.21%,降低了百菌清生产成本。不负众望在2019年,百菌清也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王海波而言,他觉得事业上的成功一直都是团队的互相成就。

王海波告诉记者:“我们的团队很给力,在技术上很愿意去钻研,而且提高很快,工作积极性上也非常高,大家都是劲往一处使。”

工作中零差错亦是王海波对自己的要求,他对自己工作的敬畏、谨慎、认真之心,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人。

“他是对技术要求非常严谨、非常求实的一个技术领导,在团队建设中对我们部门帮助很大,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他身上的创新、坚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品管部部长杜杰评价道。

17载的潜心研究,已然让这个广西人成了一个地道的新沂人,90项专利技术交书的提交,30项发明专利授权,10项科研成果的转化,每一个成果的背后,都映射出他在创新道路上探索的执着和意志的坚定。

记者:尤婷玉,孙汉

编辑:谭之颀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