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明白人”小王来到商户家,讲解疫情防控法律知识;法律顾问组织村民就土地确权、婚姻家庭等问题现场答疑解惑;法治副校长向师生讲解《民法典》和宣传新型毒品危害,提升法治素质和禁毒意识……这些都是新沂市司法局深入基层,开展《民法典》宣传的工作场景。美好生活新征程,需要民法典的法治阳光照耀,自《民法典》颁布以来,新沂司法局出实招、下实功,多管齐下“点燃”群众法治热情,实现法治阳光普照农村。
“法治小摊”赶大集。
逢集是乡镇人流最为聚集的时候,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摆摊位、拉条幅,发传单,各镇司法所联合“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就将“法治小摊”搬进热闹的大集。“朋友之前借了我1万块钱,欠条没写怎么弄?” “宅基地买卖需要怎么办理手续?” “残疾人打官司该怎么申请援助” ……针对老百姓关心的法律问题,工作人员耐心倾听,认真解释法律规定,详细解答群众疑问。
“一册在手,帮你解决日常法律问题,大家快来领取!”普法活动“有人气”“接地气”,还离不开“普法小摊”的那一声声吆喝,更多群众闻声而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除此之外,法律工作者还兵分多路、主动出击,深入集市各个角落分发《民法典》《国家安全法》《法律援助法》等宣传材料,向群众现场解答法律咨询,引导辖区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针对对不能当场解答的告知联系方式,以便后期进行进一步解决。自《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法治小摊”已覆盖全市各街道及乡镇,累计开展送法活动160余场,发放法治宣传材料60000余份。
“民法讲座”进乡村。
“韩父有三个孩子,生前立下遗嘱,将其名下的房屋指定由韩先生一人继承。但是由于这份遗嘱的内容为电脑打印而成,是否可以认定遗嘱有效?” 在草桥镇陈圩村的法治讲座上,法律顾问蔡律师将问题抛出,台下的乡亲们议论开来。
“肯定能哦!遗嘱怎么写,就应该怎么处理!”
“遗嘱是电脑打印的,能有效力吗?”
……
“民法典新增了“打印遗嘱”的形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如果在被继承人签订遗嘱时有两名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全文仅有一页,被继承人及两名见证人均签字捺印,落款处注明日期,并有录像予以佐证。所以法院认定韩先生提交的遗嘱符合民法典规定,应为合法有效,判决诉争房屋由韩先生一人继承。”
通过蔡律师的耐心讲解,乡亲们对继承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紧接着,蔡律师又围绕民法典增设的居住权制度、设置离婚冷静期、夫妻共同债务等内容,向现场的乡亲们进行宣讲,不时与村民开展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这仅仅是新沂市基层普法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890余名法律明白人和100余名村居法律顾问已成为新沂市基层普法的中坚力量,每日微信课堂、每周走访、每月讲座,老百姓们不但可以面对面咨询,还可以通过微信、电话实时联系,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让更多群众了解民法典,运用民法典。
“典化纠纷”促和谐。
基层矛盾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化解,考验着每一位基层法律工作者。为此,新沂市司法局将《民法典》融入日常调解中,各司法所把《民法典》学习宣传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辖区矛盾纠纷的化解成功率,成为又一“调解法宝”。
“他完全不尊重我,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希望马上离婚!”
“十年前,我们白手起家一起创业,从儿子出生后我就全职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尽心尽力为了家,没想到他会如此生气,我也知道自己不应该不商量就借钱,希望丈夫能原谅,俩人好好过日子。”家住窑湾镇王楼村的王氏夫妻,结婚已近十年。去年疫情期间,妻子没有和丈夫协商,将家里6万元存款借给自己家亲戚,夫妻间为此发生激烈争吵,随后又因家庭琐事矛盾激化。三个月前,丈夫离家住在了公司,并坚决提出离婚,态度坚决。
“《民法典》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同时,民法典设置了30天的婚姻冷静期,我建议你们在这三十天内,好好回想一下你们共同创业的日子,想想孩子。”窑湾司法所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给出调解建议后,又给夫妻俩做了深层次婚姻辅导,矛盾得到化解,女方表示“以后什么事都会与丈夫协商”,男方表示“只是一时赌气,并没有真正想离婚”,通过二十多天的努力,一个可能破碎的家庭又回到了幸福原点。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下一步,新沂市司法局将继续推进《民法典》法治宣传工作,筑牢队伍,深入基层,不断拓宽《民法典》扎根农村的触角,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来源:徐州司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