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绘长卷,美丽乡村展新颜。4月22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陈堂清在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党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三美一高”,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构筑基层战斗堡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市四套班子领导李胜、邢会义、王君迎等参加活动。
四月的新沂乡村,处处春意盎然。陈堂清一行来到时集镇郝湖村郝湖庄,葱茏毓秀的树木掩映着排排房屋,就地取材建设的小菜园里一片绿油油,鸡犬相闻、蝶舞蜂飞,行走在村庄,让人心情愉悦。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陈堂清走进农家物件展示馆,饶有兴致地观看展品,废弃的垃圾在这里变成了“宝”。陈堂清对村庄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并鼓励村党组织书记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森林村庄,持续开展绿化美化行动,不断放大村庄生态美,厚植美丽乡村建设优势,打造生态宜居的特色田园乡村。
邵店镇虞姬沟,潺潺流水引人入胜,大家驻足两岸,欣赏着水生态风光。陈堂清指出,畅通的水系能为美丽乡村增添灵动之美,邵店镇要深入推进水生态治理,通过河道清淤,实现水系连通,营造碧水环绕的生态小村庄。同时,要管护好虞姬沟两岸的绿化苗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苗木成活率,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邵店镇生动展现。
美丽乡村不仅要生态美、形态美,神态也要美。马陵山镇高原村高原庄里,一股“乡土味”扑面而来,箩筐做成的店招,红瓦垒起的围墙,红砖铺就的路面,茅檐低小的小土房,既有趣味,又不失特色,让人倍感亲切。陈堂清鼓励高原村要打造升级版特色田园乡村,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引导村民投身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将村庄特色美景变成带动村民致富的美好“钱景”,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与会人员还观摩了高流镇老范村小何庄,郝湖村西姜庄、邵店镇刘冲村前干口和西鲍村西鲍圩,切身感受到了乡村由里到外、由形到质的变化。观摩中,陈堂清强调,美丽乡村建设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系着群众民心,容不得丝毫懈怠、半分虚假。尤其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中,大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色鲜明的村庄要充分放大特色,力争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普通村庄要以整洁有序、生态宜居为标准,结合村庄实际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坚决不做“拔苗助长”的事,坚决不搞“建设性破坏”,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开发过度“商业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使农村更“像农村”。要结合村庄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培大育强,打造成为村庄优势主导产业,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真正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惠。
会上,高流镇、邵店镇、时集镇郝湖村、瓦窑镇双庙村四家单位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家边听边记边思考,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清晰,纷纷表示将对标找差,学习先进和标杆,聚焦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目标,因村制宜、苦干实干、久久为功,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沂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陈堂清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新沂建设的重要基础,美丽新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新沂版”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标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乡村振兴工作标准,仍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全市各级各部门都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尤其是镇村党组织书记要扛起使命、担当重任,以美丽新沂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三美一高”,在前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进一步提升品位品质,形成串点连线、连线成片、组群集聚、整体提升的生动局面,全力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就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陈堂清要求,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创新为关键动力,引领动力之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下决心攻克农业领域“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为农村产业兴旺奠定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要坚持以协调为重要手段,激发结构之变。坚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业融合之路。要促进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坚持以绿色为内在要求,撬动效能之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要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坚持以开放为必要条件,助推格局之变。跳出乡村看乡村,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内引外联”,有力助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共享为根本宗旨,加速福祉之变。注重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使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筑牢乡村振兴基石。强化党建引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全面筑牢乡村治理体系的坚实支撑。要强化自治基础。全面深化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要建立健全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自治章程等为主要内容的自治制度体系,依法保障村民自治制度有序推进。要推进村规民约的细化实化具体化,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基层治理的“小宪法”作用。要强化法治保障。坚持把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法治保障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律师进村、检察官进村、法官进村、民警进村,引导村民依法表达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强化德治先导。大力弘扬“崇文尚德、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结合“三向”好市民评选,在农民中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农民自觉弘扬道德新风。要强化智治支撑。持续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提升动态治理能力,切实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见度、精准度。
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接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引领,落实乡村规划,注重乡村风貌引导。要严格落实村庄规划管控,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深化公共空间治理,实现乡村“一处美”向“一片美”迈进。要治环境,聚焦农村厕所污水垃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统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实现村庄菜园化、果园化、公园化、沿河沿路景观化。要促提升,突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持续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要完善功能配套,扮靓全域花园,改善住房条件,让城乡形象和居民生活不再有明显落差。要建机制,注重建管用并重,强化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要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监测机制,探索多样、稳定的筹资机制,建立社会经济效益撬动机制,让美丽乡村时时美、处处美。要育典型,强引领、立标杆,创建培育一批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要“一村一品”强特色,“传承文化”增底蕴,“强村富民”促振兴,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内涵,全力培育一批“产村人文”相得益彰的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
要加强党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合力。要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总要求,当好全市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构筑基层战斗堡垒。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的工作导向,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切实减轻基层组织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到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上来。要夯实坚强作风保障。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抓手,大力弘扬“五种风气”,把“争第一、创唯一,敢闯敢试敢创新”内化为自觉追求,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断开创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要厚植“爱农”“为农”“重农”“兴农”情怀,时刻自警、自励、自省,展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形象。要严格督查考核,以真督实查促进真抓实干。
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市长李胜要求,要用深厚情怀建设美丽乡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境界,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干给领导看”为“带着群众干”,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角度开展工作,真正让群众受益。要积极引导群众从“冷眼看”变为“动手干”,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共享生态宜居美环境。要用系统思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农业农村工作统筹推进,把美丽生态变成村集体的“聚宝盆”,把美丽产业变成村民的“摇钱树”,将赏心悦目的美景变成群众致富的“风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含绿量”和“含金量”,以美丽乡村拉动美丽经济的增长,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坚持当前可承受、长远可持续原则,科学统筹使用村公共空间,管理好村集体资产这座“绿色银行”,用好“一图一码三库”,发挥出公共空间的最大效益,积极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以长效机制呵护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贵在长久坚持,重在群众参与,美在乡风文明,要咬定目标、紧抓不放,积极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人文之美涵养乡村之美,让美丽村庄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会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跃安排部署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会人员观看了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