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5日
十五位红军将领发表
《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
1936年12月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十五位红军将领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表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项主张,反对亲日派借机“讨伐”张、杨,发动大规模内战。该电重申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化敌为友、共赴国仇的主张,要求南京国民党当局“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组织统一战线政府。
1944年12月15日
毛泽东作《一九四五年的任务》演说
1944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第二次参议会上作题为《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演说。
演说提出全国人民的总任务是:全国人民一致起来,大声疾呼,要求国民党当局改变现行政策,迅速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解放区的任务有十五项,主要是:巩固和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整训和扩大正规军、游击队、自卫军和民兵,加强军队的内部团结,进一步改善军民关系;加强民族统一战线,认真执行“三三制”政策;深入开展减租运动;普遍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注意文教工作;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用多方面的努力和各种办法促成民主的联合政府尽可能迅速地建立起来。
演说强调党内党外都要大大地提倡民主作风,指出:我们工作作风中的一项极大的毛病,就是有些工作人员习惯于独断专行,而不善于启发人们的批评讨论,不善于运用民主作风。各级领导人员,有责任听别人的话。应实行两条原则:(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们一定要改正缺乏民主作风的缺点。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如果我们改正了这个缺点,那我们就能团结更广大的人民,我们的事业就能获得更大的与更快的发展。
1945年12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
1945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讨论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方针的党内指示。
《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指出:站在自卫立场上,尽一切努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仍是各解放区的中心任务;开展高树勋运动,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的工作;不可疏忽减租和生产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将最后地决定解放区政治军事斗争的胜负;抓紧做好练兵、财政、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救济、爱护本地干部等项工作,以巩固解放区,提高我军战斗力;不论时局发展的情况如何,我党均须作持久打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日
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
1947年12月15日至1948年3月15日,东北野战军进行持续三个月之久的冬季攻势,共歼灭国民党军十五万六千余人,解放城市十七座,攻克四平街,将敌军压迫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面积仅占东北(包括热河)总面积的百分之三的狭小地区,为以后全歼东北国民党军,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基础。
1948年12月15日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
1948年12月15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全歼敌军嫡系精锐黄维兵团。同时,华东野战军歼灭徐州逃敌孙元良兵团。在战役第一、第二阶段中,敌军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几次由蚌埠北援,均为我军击退。
从16日开始,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为稳住平津之敌,中原野战军进行战备休整;华东野战军停止对杜聿明集团的大规模围攻,转入战场休整。
1964年12月15日至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国工作会议
1964年12月15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国工作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会上,毛泽东批评关于运动的性质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党内外矛盾的交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交叉等提法,提出运动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另外,他还批评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按:指邓小平和中央书记处、李富春和国家计划委员会)。
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布这次会议讨论的纪要《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二十三条》下达后,全国城乡“四清”运动继续进行,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66年春,在农村,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县、社先后开展了“四清”运动。
1966年12月15日
中央发出《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
1966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规定:“把四清运动纳入文化大革命中去。”“领导农村文化大革命的权力机构,是贫下中农文化革命委员会,由贫下中农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建立和发展以贫下中农青少年为骨干的红卫兵。”“农村文化大革命,也要采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实行大民主。在队与队之间,社与社之间,可以利用生产的空闲时间,进行串连。还可以组织一批革命学生下乡串连。”
1982年12月15日邓小平指出中苏关系的改善基础是
苏联必须改变以至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1982年12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夫伦时,谈到中苏关系说:我们同苏联既然是邻国,争取改善彼此的关系这件事还是要做的,但要有原则。所以,我们恢复了中苏对话,但目标不是恢复到一九六四年以前的关系,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关系。就是说中苏关系改善的基础是,苏联必须改变以至放弃其霸权主义政策。
1985年12月15日
《刘少奇选集》下卷出版发行
1985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刘少奇选集》下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
这一卷选集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刘少奇的重要著作共38篇,其中25篇是首次公开发表。
198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
《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
198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并发出通知。
《通知》要求,评议党员干部要把顾全大局、清正廉洁、严守法纪作为重要内容。
1991年12月15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建设过程中的秦山核电站 图片来源:党史网
1991年12月15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该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北麓,满功率发电后,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核电15亿千瓦时。这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又一重大胜利,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进入成熟的阶段。
和平利用核能,为人民造福,是中国发展核能事业的根本目的。早在1970年,党中央就提出要建核电站,周恩来总理主持审批了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方案。1981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重新审查确定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建设项目,第二年把地址选定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1985年3月,秦山核电站开始施工。
1993年12月15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改革现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2008年12月15日
两岸多地举行“三通”启动和庆祝仪式

2008年12月15日,在天津港码头,中国海运集团所属的“新烟台”轮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大洋洲”轮两艘万吨巨轮满载着集装箱整装待发。当日,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举行。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 摄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

12月15日,三位台胞在深圳机场登机时挥手致意。当日早上7时20分,作为两岸直接“三通”首个飞往台湾的大陆航班,深圳航空ZH9095航班正式从深圳机场起飞。新华社记者 壮锦 摄
12月15日开始启动的两岸常态客运包机,大陆方面共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南京、成都、沈阳、深圳、武汉、昆明等21个航点;台湾方面共有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8个航点。首日有十六个航班往返两岸,卖座九成以上,上海、广州及杭州等航线客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