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评“新”而论丨这样的暖心服务,群众能不叫好?

2021-09-02 15:21:17

日前,在新沂市人民医院“出生一件事”受理专窗,唐店街道龙河村村民杨再问前来为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等相关手续,工作人员告知可以将登记户口、办理医保等手续一次受理。拿到证件后,杨再问由衷感慨:“生老大办理相关证件时跑了好多次,现在有‘出生一件事’这种惠民政策,二宝的证件办理只需要跑一次,太方便了!”

迎接新生命,是许多家庭最幸福的瞬间,但在办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社会保障卡、户口登记等事项过程中,父母往往需要跑多个部门,耗时长、办事繁,令人头疼。自践行“四个万家”活动开展以来,新沂市行政审批局从新生儿出生事项办理入手,与新沂市公安、医保、人社等部门紧密协作,合力推进新生儿证件联办机制,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站式联办、一体化服务,新生儿父母只要到一个窗口就可以把所有证照都办理齐全,极大地提升了新生儿父母办事的便利度。这样的暖心服务,群众能不叫好?

中医学上有“不通则痛,不痛则通”之说,意思是,气滞血淤,就会疼痛;如果不痛,则说明气顺血畅。

由此想到当前我们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是不是也同此理?如果政令不通,上下就没有统一的行动;如果言路不通,就不能听到群众真正的呼声;如果感情不通,就难以和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不通则痛”,倘有以上诸多“不通”,群众势必就会有情绪,干群之间的关系便难免会有些紧张。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通则不痛”呢?在践行“四个万家”活动中,我们很多机关干部纷纷深入基层主动“下访”望闻问切就不失为一剂止“疼”镇“痛”的良药。新沂市行政审批局从“群众访我”到“我访群众”,从新生儿出生事项办理入手,实质上就是解决了一个“通”的问题。由于通得快,通得好,干群关系自然就更加密切了,群众竖大拇指的自然就越来越多了。

不可否认,现在有些地方仍存在着程度不同地干群“不通”的现象。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一听有群众来访,便以出差、开会等为由避而远之。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深入基层认真调研,或下基础也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扎个猛子就立马浮上来,使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有些群众不愿意做的事情却强迫去做。这样就会冷了群众的心,割断了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导致“不通则痛”的后果。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倡导推动的。实践证明,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四个万家”所蕴含的本质和体现的精神没有过时,我们要传承弘扬这一优良传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深入践行“四个万家”活动,贵在认识,重在行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问题、基层久拖未决的“老”问题、制约发展的“难”问题,为地方发展打下更加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新沂市行政审批局选取产妇较为集中的新沂市人民医院为试点,设置“出生一件事”受理专窗,其他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家长可以到新沂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服务专区”办理。后期,还将在新沂市中医院、新沂市妇幼保健院等设有产科的医疗机构增设“出生一件事”受理窗口,为新沂市内出生且符合落户、参保等政策的新生儿,提供多证联办服务,实现全市范围内“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全覆盖。

有推波者,就会有人助澜;有摇旗者,就会有人呐喊。倘若我们各级党政机关都能深入践行“四个万家”活动,以新沂市行政审批局“出生一件事”的优良作风为标杆,那么我们干群之间的关系就会气顺血畅,“通则不痛”,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在风清气正中一日千里,高歌猛进。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