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报送专区

新沂:多措并举为农田“解渴”抗旱保灌为民生护航

2022-07-04 14:54:28

水利粮丰,绿满农田。今年以来,新沂市不断加快新建水利工程设施,精心组织、科学调度,疏通农田内的“毛细血管”,有序应对夏季“热浪”,解决好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建设好、维护好、用得上,为秋粮丰收保驾护航。

夏至已过,高温天气的来袭,让大地进入“烧烤模式”。得益于“高效节水灌溉”,在双塘镇孟庄村的田地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走进双塘镇孟庄村,一台挖掘机正在田间作业,村民李荣看着充满水的田地,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而早在去年,这里还是一块无人问津的荒地,如今却成了孟庄村的“聚宝盆”。

村民李荣告诉记者,去年村里通过旱改水,自己承包了四五百亩土地,今年收过小麦,又种上了水稻,现在看着每天农田里面都有水灌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真的是解决老百姓用水难的问题。

“高效节水灌溉”不仅让夏种的农作物“解了渴”,也让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水利工程的“福利”。经过10个月的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渠建设完成,就在去年年初刘庄站的投入使用,让涓涓清水直达干渴的土地,这让全镇5个村的数百名种植户对秋粮丰收充满了信心。

双塘镇副镇长王盈懿说:“刘庄站是去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的,配套修建各级防渗渠五公里,惠及刘庄、孟庄、古木等村近1万亩耕地。目前,全镇共有耕地6.5万亩,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4.2万亩,今年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1.2万亩,届时全镇高标准农田占比将达到85%,彻底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状,为双塘镇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民生工程。连日来,随着多轮连续强降雨的突袭,库塘在“解渴”之余又面临着防汛压力,怎么让二者兼顾成为了重要考验?为此,新沂市统筹防洪、保灌“双目标”,督促强化水库巡查防守,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合理拦蓄雨洪资源,实现既防汛又“解渴”,全为灌溉提供水源保障。

走进三合站,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水利设备参数的设置,不一会儿,随着河道、沟渠水源逐渐注满,河岸两畔,插秧机声、抽水泵声、农忙人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涓涓清水通过直达干渴的土地,田间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以前渠小都渗水,不到田间地头就没水了,今年给修了沟渠,灌溉部分不费劲儿了,我今年种了100亩稻子插秧方便了,新修的沟渠帮我们解决了灌溉的问题”村民尹新合说。

像三合站这样的泵站,在马陵山镇一共有48座。可以覆盖马陵山镇耕地面积大约6万亩,是总耕地面积的88%,大大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条件,也提高了粮食产量。

马陵山水利站站长刘小虎说:“农忙时,翻水站不间断运转,我们都是全员在岗,全力保玄庙、小蒋、三合、宋山村等村供水任务。从6月初开始,我们已翻水500余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区域内农业生产使用,同时将渠、路最大化布置到田间地头,与以往相比,水系利用效率提高了20%,确保输水'动脉'不断流,尾端农田也能'喝饱水'。”

水利工程设施,是农田灌溉“主力军”。近年来,新沂市按照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防汛、灌溉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注重综合配套的保护和提升,注重推进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已建成的项目区配套完善林网、渠网、路网,农田灌排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新沂市共建成大小水利工程4884多处,蓄水总量1.48亿方,全力保障新沂市93万亩的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夏甘薯及一季稻等农作物,一幅美丽的夏粮“护航”的丰收画卷在新沂的田野间正徐徐展开。

新沂融媒体记者:曹顺 王冉冉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