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景美,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画中。去年以来,新沂市水务系统以党史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美丽河湖”行动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源地保护、水景观塑造、水资源管理,全力打造“美丽河湖”水地标,精心谱写美丽河湖新乐章。
建立联动机制“聚合力”。一条条清澈见底,岸绿成荫的河流,离不开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该市始终坚持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破解“水难题”的金钥匙,抓住责任制这一河湖长制核心,及时调整完善市级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河湖长助理及联络员名单,强化河湖长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部门责任,形成党政负责、部门协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1075条河流均已建成了由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巡河护河的治理体系,逐步构建起“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共同推动解决河湖管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河道长+水务长+检察长”三长工作模式,通过协作机制的建立和案件的办理,积极助力河湖水生态环境提升。
攻坚两违三乱“破难题”。河湖“两违三乱”专项整治,关键在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整治过程中,该市全面落实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单”制,实行挂图作战,市级层面全程指导督查,针对一些难点案件、重点项目、倾向性问题,及时协调指导属地办理、解决。在“两违三乱”专项整治问题清单验收销号后,不定期组织“回头看”,坚决防止违法违规问题反弹回潮。在消除违法违规行为存量的同时,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常态化、规范化,将整治范围由大河大湖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增量,河湖长效管护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实施绿美廊道“优生态”。生态廊道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该市按照“生态优美、产业绿美、生活甜美”目标导向,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水系河道治理,串联散落的水林田湖,融合生态、人文、景观立体式发展,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自然生态廊道、“休闲观光、和谐人居”的人文景观廊道、“共建共享、共治共赢”的开放创新廊道,加快构建形成“一区多带二十九库”生态廊道格局,聚力打造一河一景、一库一韵。邵店镇月河、虞姬沟,阿湖镇淋头河,港头镇老墨河、高流镇黑沙墩水库等一条条林水相依风光带绿意盎然,美不胜收,绿化造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释放,真正实现了“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兴产、以绿增收”。
打造样板河道“树标杆”。新沂境内水系较为发达,中沟级以上河道达1075条,流域性河湖有沭河、沂河、新沂河、中运河、骆马湖,区域性重要河道有老沂河、新戴运河、新墨河、臧圩河、黄墩河等16条,另有265条大沟及760条中沟级河道和29座中小型水库。为了让全市的水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新沂市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结合河流条线与镇域板块相结合的实际,系统做好全域水系治理,聚力打造样板河道、生态河湖,以样板带动,引领河湖高质量治理。全力打造沭河、大沙河、高塘水库、新戴河等4条市级以及钓台小河、古木河等17条镇级样板河道,完成河道整治100余公里,新增绿化景观建设79万平,实施绿美河道建设近3000亩,打通了山、水、林、田、湖间的“关节”和“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