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发布

清明祭 ‖ 缅怀与感恩什么?

2022-04-06 11:36:19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是2022年4月5日,我们迎来了追思怀远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祭扫、踏青是共同的主题。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一起缅怀革命先烈,是他们用热血换来了新世界。今年,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伤痛,同样是英雄们,为我们抗击病毒,守护生命,传递平安,他们是专家,也是一线的医护,还有警察、街道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是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平安。但是,病毒是无情的、可怕的,它们会袭击我们的身体,夺走我们的生命,英雄们也不钢铁身躯,百毒不侵,只是比我们普通人更勇敢,更坚强,面对病毒,他们迎难而上,有很多英雄甚至牺牲了,成为烈士,他们以“逆行”践行使命,用生命守护生命。


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


清明节,在祭祀祖先,为逝者扫墓的时候,我认为最应该做的,就是感念亲情。一方面,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另一方面,也对身边的亲人表示感谢、珍惜。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品味一下妈妈忙碌的身影,品味一下爸爸意长的话语,品味一下爷爷花白的头发,品味一下奶奶深刻的皱纹,你应该品味到,家是生命的驿站,也是避风的港湾;家是一份关怀,更是一份责任。


图片


当然,祭扫和感念,除了我们的亲人,还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先烈。翻开历史记忆的书签,那些曾经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和国家的美好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如一座座丰碑永远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同样应该感念他们,追思他们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人格,品味他们的忠贞信仰,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本质上是被需要。


在祭扫祖先、先烈的时候,我们无可避免地会想到死亡。


中国人是忌讳死亡的。死亡是黑色的,是痛哭,也是失去;是悲怆,也是禁忌。于是我们不愿谈,不想谈,也不会谈。但是,谈不谈,死亡都在那里,我们无法回避。


借这个节日,我们得告诉自己: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一张风光无限的单程车票。我们就像一群孩子,被允许在一个大花园里度过一天的时光。这一天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但如果我们懂得去欣赏、去体味,这一天中就会有看不完的美景,享受不尽的欢乐。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活得快乐和幸福,我们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里写道,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


从大卫·伊格曼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是可以超越死亡,实现永生的。当然,这里的“超越死亡”,并非指人肉体上永恒不朽、长生不死,这绝对不可能,它指的是:直面人生时,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在心理上不畏惧死、不害怕死,并且深思有关生死的各类问题;把对死亡的认识转化为生命进程的动力,转化为规划人生的资源,转化为促进人生发展的机制,从而既幸福地生,坦然地死,获得精神生命的永生与不朽。


“实现永生”是指,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理生命,但人的精神生命可以延续。有许多人生前创造了一些永恒性的精神产品,如音乐、绘画、文学的创作,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创造,如人格榜样的树立,如丰功伟业的创建,等等。革命先烈们的生理生命已经完结,但因其“立德、立功、立言”了,则其精神生命永存于世。


图片


图片

QINGMING

图片
图片



图片

抛开“立德、立功、立言”不讲,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本质上就是被需要。社会需要你,你就有做不完的事业;他人需要你,你就有交不完的朋友;亲朋需要你,你就有享不尽的欢乐。被需要,是因为独特的价值,是因为独到的能力,是因为独立的担当。被需要,才容易被感念,被记取。


有限的肉体生命与无限的精神生命对应,才使人生变得充实;有限的生与无限的死对应,才激发了人类崇高而伟大的生命激情。死亡并不是生活的敌人,而是生活的朋友。因为死亡意味着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人生才显出时光的宝贵。光阴世界给我们的,让我们暂时保管一下,因此,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承担这项重任。


清明节,也是祭扫一个“旧我”。


清明祭扫,除了祭扫祖先,祭扫先烈,其实也是在祭扫一个“旧我”。


就让我们蓄一池清水在心头,轻轻拂拭吧——


拂拭的第一步——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应该知道该为自己的健康做些什么。


拂拭的第二步——追求。唤醒我们内心酣睡的巨人: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思考,勇敢的探索,愉快的个性,协作的精神,热情和乐观……


拂拭的第三步——宁静。平静是成熟,冷静是沉着,文静是优雅,恬静是舒适;而宁静,则是生活中真善美的绝佳体现。它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一种辨别社会行为的坐标,一种人生选择的向导。


拂拭的第四步——纯洁。坚守我们应该坚守的一切,拒绝我们应该拒绝的所有,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保持永远的单一纯净、不染尘埃。当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我们却还保有儿童般纯洁的心灵。


拂拭的第五步——审慎。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社会为我们早早画下了一道警戒线,它集聚了人类进化几十万年才得到的有限而又无尽的智慧,我们要珍惜。不为浮华蒙尘,不因世俗而冷漠。


拂拭的第六步——坦然。泰坦尼克号快要沉没的时候,船上的乘客有秩序地把救生艇让给了妇孺,让死亡走向自己,甚至还奏起了优雅的音乐,嘲笑死神的肤浅……


清明,告诉我们每一天都在和“旧我”告别,每个人都成为天天向前走的“孩子”,走在生命灿烂的旅程!


清明,清明,但愿一切都更加气清景明起来。




作者:辛正平
编辑:熊冬梅
审核:陆振娟

图片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