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农民就业难题,通过创办返乡能人论坛,打造人才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以论坛汇聚能人,以能人汇聚项目,以项目带动就业”的运行模式,实现资源由死变活、产业由冷变热、村民由农变工的大转变。2021年引进返乡能人300多人,新增特色项目20多个,带动就业6000多人。
深入调研,片访基层找能人。镇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访贤问能。经过细致摸排,发现全镇在外务工经商的乡贤能人有400余人。如果把这些乡贤组织起来,必将是助力草桥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于是,镇党委很快作出创办返乡能人论坛,赋能“三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并很快完成各类人才统计与联系,为创办能人论坛打好基础。
办好论坛,依托平台聚能人。远在呼和浩特打拼20多年的卢圩村党员朱贤兵,被镇党委、政府的“三乡”激励政策打动了心思,回乡投资3亿元,建设伊利家食品加工厂,不但成为全镇回乡创业的典范,也成为返乡能人论坛的发起人和实践者。为了建好这个平台,朱贤兵不负众望,专门在古朴典雅的企业“庄园”设立返乡能人论坛工作室。论坛在镇领导小组指导下,坚持每季度征集1个以上论坛交流主题,定题后由行业推选主持人和参与人员,设定讨论流程。对重大问题、重点项目认真编排推进服务计划,与返乡人员保持沟通联系,不断提供宣传信息,广泛开展互动交流,为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论坛进村,赋能项目留能人。针对乡村振兴遇到的项目难做、人才难留等问题,实行论坛前推,现场答疑。今年7月,为了减少疫情对毛豆生产影响,延伸毛豆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领导小组及时在毛豆种植大村举办毛豆产业发展专场论坛,以返乡能人娄德山、黄金帅等毛豆深加工基地为依托,聘请省农科院教授,开展鲜食毛豆种植、加工、贸易等知识讲座,消除了毛豆生产经营户的顾虑,不但原打算搬走的10多家深加工企业重新决定留了下来,还吸引外地20位毛豆经纪人到本镇房场、陈圩等村兴办毛豆加工项目,仅毛豆种植、采摘、加工流水线就增加就业1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