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江苏新沂:共建共治共享 描绘幸福画卷

2021-12-16 09:29:16

修建一新的体育场让锻炼的群众直呼惊喜,30个便民疏导点既方便了群众,也给流动摊贩“安了家”,江苏省新沂市城东小学的“一分田”活动把课后服务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市领导包挂32个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改造进入快车道……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沂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两在两同建新功”,聚力共建共治共享,针对性地办好一批群众要求强烈、感受明显的民生实事,让群众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学有优教,师生幸福感满满

海门中学已经运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当前,校园整体运营井然有序、教师精神风貌昂扬向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水平教育的期待。

今年,新沂教育动作频频,不仅仅是海门中学的建成运行,唐店第二小学、青年路幼儿园、市府路幼儿园等一批新建学校也将陆续投入使用。为了解决师资问题,今年新沂面向社会招聘教师1000人,新沂市的教育资源变得更为充足和进一步优化,择校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

优质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管理水平是新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留住年轻的教育人才,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新沂市实施多种政策举措,大力实施新教师 “一三五”(一年“上路”、三年“合格”、五年“骨干”)培养工程,加强名优教师培训和评选,新沂成立新沂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各类社会资金5000万元,设立“卓越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创新奖”“最美乡村教师奖”等6个奖项,对于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重点关注偏远农村学校任教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让乡村教师“安下心、留得住、教得好”。

“刚到时集中学的时候,主任说已经把我的宿舍布置好了,我到宿舍一看竟然是粉色系,真的是太惊讶,感觉太温暖了。”山东姑娘刘若林在新沂已经工作几年了,回想起第一次到时集中学时的情景依然是感动不已。

如今,教育质量变优了,办学条件变好了,师资力量变强了,尊师重教氛围变浓了,新沂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持续向好的可喜态势。

住有宜居,老旧小区换“新颜”

“政府投入2000万元,给我们重新更换线路、修补路面,现在下水道通畅了,车位增多了,在标识标志上还给我们用上了高科技蓄光材料,比那些新小区还高大上呢。”新苑小区居民高女士高兴地说道。今年新沂市启动了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总面积约31.39万平方米,惠及2701户。

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新沂市建立了“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引导居民出资共建,专营单位(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单位)自行承担改造费用,同时引入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改造。

“我们定期召开老旧小区改造联席会议,对改造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了统筹设计、统筹实施、同步验收。”新沂市房产服务中心副主任孟亮表示。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整合“边角地”等存量资源,通过建设社区服务用房,增加经营性收益,同时也补齐了小区功能服务的短板。

  为降低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成本,新沂市探索创新物业管理服务新模式,由街道成立国有物业企业,对改造后的小区进行托管,提供基本“四保”服务,建立健全最低物业服务收费调价机制,保障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正常开展。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新沂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2个,总建筑面积约129.8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11600户。

老有颐养,创新养老服务体系

今年4月,85岁的五保老人王彩章从马陵山镇敬老院搬到新建的唐店养老服务中心,他非常高兴:“俺现在吃的是食堂,住的是宾馆,有儿有女的老人,也没有俺现在的生活好,党和政府太关心俺们这些五保老人了。”

新沂市委、市政府抢抓战略机遇,科学统筹谋划,将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打破“一镇一院”模式,按照区域人口分布和养老服务需求,坚持科学规划布局,通过重新选址或原址重建、改建、扩建等方式,集中力量建设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每所养老服务中心床位均设置在300至400张,覆盖周边2到3个镇(街道),实现资源共享。

新沂通过公开比选等方式,引进具有专业资质、经验丰富的企业团队,养老服务中心的公益属性保持不变,政府服务角色由“运动员”变为“监督员”,实现了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养老服务中心后,老人可以享受到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全方位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新沂市7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软硬件较原来的农村敬老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均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100%,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老人在吃好穿暖的同时,情感、精神等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得到了专业的护理服务,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赵娣)

综合光明网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