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水源地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局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把学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存在问题,把“七个强化”措施贯穿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工作,提升居民用水品质,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让群众放心满意。
一、强化巡查工作,压实工作责任。水源地成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小组,支部书记为组长,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业务管理工作。做到两手抓,互促进。购置巡查艇、打捞船等设备,对水源地实行常态化管护。制定巡查工作方案,一、二级保护区逐日巡查。定期同公安、交通、渔政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强化巡查频次,做到“三清”,即清船、清人、清网。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涉水违法违规行为,发挥震慑作用。一年来,查扣各种船只10艘次,驱离违规垂钓人员20人次,劝阻闲散人员6人次,切实管护好一处禁地,保护好生命之源。根据徐州市局安排,强化夏季保供措施落实,让人民群众满意,喝上放心水。
二、强化安全防护,紧盯薄弱环节。保水质就是保安全,保安全就是保社会稳定,万无一失,一失万无,在一级保护区设置防护桩,桩与桩之间通过钢丝绳串联浮筒连接,与岸边隔离网形成闭合,实现与外界的物理隔离。在二级保护区水面设置浮筒界标,并在各类保护区边界、道路两侧设置警示标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安全设施,把安全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铭记在心里。狠抓措施落实,一把手亲力亲为。深入排查安全隐患,通过排查发现堤防险工险段约150米,通过抛石护坡进行应急处置,及时排除险情,确保水源安全。
三、强化生态保护,彰显生态特色。充分利用水源地浅水区种植部分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生物存量,从而改善保护水质。严格保护水源林,禁止占用和无序采伐。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的乱砍滥伐护岸林、水源林等违法行为。大力开展水源地植树造林,提升林木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清理一级保护区圩塘淤泥20万方。投资380万元铺设水美道路1600米。栽植水杉、池杉、柳树等乔木600余株,栽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约8000平方米,通过植被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四、强化水草等漂浮物清理,确保水体清洁。 夏季气温较高,水草生长较快,水草繁茂,如不及时清除,后期腐烂会影响水质。制定水草等漂浮物专项打捞方案,划定打捞区域,限定打捞时间,明确打捞标准,夯实打捞责任,安排专业队伍,及时清除水草等漂浮杂物,保持水面清洁,保持水质稳定,不受污染。全年累计打捞水草漂浮物50余吨。巡查道路、堤岸等处实行常态化打扫保洁,清理杂物杂草10000平方米。提升水质量,美化水环境。
五、强化监测和监控,提升数字化水平。投资300万元在取水口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监控水质。监测数据能够客观反映水质实际情况。监测指标有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COD、溶解氧、电导率等,监测数据自动传输至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在一级保护区、码头等重要点位加装监控视频6只,采用网上巡查、手机巡查,观察湖区动态,时时、处处掌握水源地湖面情况。同时保护区外围更广大水域采用空中无人机巡查,具有全景影像存储和喊话驱离功能,提升反应速度和强化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工作。
六、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应急能力。按照《新沂市骆马湖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人员、应急物资、应急响应等工作,提高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与宿迁水源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双方沟通和协作,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切实提升水源地应急能力,确保应急队伍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编制年度《新沂市骆马湖饮用水源地长效管理与保护自评估报告》,对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和打分,每年得分均在98分以上。
七、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护水氛围党员同志深入街区、周边群众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开展水源地宣传保护工作,营造全民参与“护湖”工作的浓厚氛围。公布涉湖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电话,组织开展“三无”船舶、非法网具典型案例宣讲活动,曝光一批典型,增强警示效果,打造一处禁地,保护一片净水。
保护好供水源头,管理好生命之源是我们职责所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到工作中去,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职工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围绕职责职能,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保护好一湖净水,管理好一处禁地,打造“党旗引领,护湖先锋”品牌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