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单位、家里,由于时间久远,不知道这些档案在哪里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档案馆,没想到几分钟就找到了,非常感谢档案馆的工作人员。”10月12日,家住新沂市新华小区的王先生来查找退伍军人档案,档案馆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并顺利的帮他查到了档案,当王先生看到自己的退役军人档案后非常感慨。
“感谢老乡,感谢家乡人,档案服务真好,不用我回新沂办理了!”近日,苏州市吴中区的徐女士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新沂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周兵说。徐女士是邵店镇人,后定居苏州,因子女上学,需要调阅个人的婚姻档案。本人又不能亲自到新沂档案馆查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徐女士电话咨询了新沂档案馆查档服务中心。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通过“江苏省政务外网民生档案便民服务平台”和“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平台”及时为徐女士复制、邮寄了婚姻档案信息。
新沂市档案馆充分利用 “两个平台”,践行“为民办实事”,把学党史跟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民生档案”服务范围,极大的方便在外工作的新沂人。目前,新沂档案新馆已累计为在“淮安、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工作的新沂人提供婚姻、知青下放等档案复制件20多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践行档案人的初心和使命。
据了解,新档案馆面积近7000平方米,拥有300多平方米查阅大厅可供市民查阅档案资料,设置查阅区、等候区、休息区,配置老花镜、放大镜、纸、笔、饮水杯等便民服务用品,努力为群众打造一个文明、优质、舒心的查档利用窗口。
“现在来新馆查阅民生类档案的市民比较多,每天约接待30人(次)”市档案馆副馆长吴刚说,大多数市民来档案馆都是查阅资料的,比如查询出生证明、工龄档案、婚姻档案等。在档案馆一楼查阅大厅内,有1台计算机可以网络查阅,为群众提供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服务。市民只要带上身份证或是工作证明,便可自己进行查询,也可以委托工作人员查询。
“档到用时方恨少,甚至不知从何找?”这是很多市民查档办事的体会,为了让群众少跑腿,以更短的时间办好查档的事,近年来,档案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连续进行六年的全文数字化加工,目前已完成186.5万条文件级目录、847.9万页全文数字化扫描,为馆藏档案安全规范管理、高效精准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在到基层乡镇或是单位查看档案的时候,也发现了有部分档案损毁和丢失的现象。”档案馆副馆长吴刚介绍,过去有一些单位合并、撤销后,档案损毁或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过去的信息都没有了。以前在老馆有市民来找自己的档案,没有找到。
今年档案馆加大了档案进馆力度,对于2008年前的档案,要求应交尽交。新馆起用以来,已进馆新安街道、马陵山镇、农业农村局、人民医院等56家8万余卷档案。
“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是一句承诺,还是档案人初心使命,融入在每一位档案人的日常工作中。目前新档案库房配置了专业密集架,真空充氮杀虫灭菌设备、库房温湿度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等系列先进设备,极大满足了我市目前档案保管、保护、利用、查阅等各种需求。档案馆初步形成以“婚姻、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知青下放、移民、公证、医保、户粮、人口普查、出生医学证明、承包地确权登记”为主体的20余种民生档案,为更好服务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在两同”建新功活动开展以来,市档案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立足自身职责,坚持民生优先,主动作为,大批量、高频次接收“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承包地确权登记档案”等20余家档案,拓展了档案服务范围,提升了为民服务能力。档案馆副馆长吴刚称,下一步,我们将优化档案利用环境,忠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满足人民群众档案信息需求,为建设实力新沂、美丽新沂、幸福新沂作贡献。
新沂融媒通讯员:戚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