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办好民生实事 建设幸福新沂(9)|新沂“养老三变” 从“敬老院”到“养老院”绚丽蜕变

2021-10-30 14:59:47

养老机构好不好,老人们的评价最重要。温馨的环境,安详的生活,从“敬老院”到“养老院”,新沂市养老工作一直在变化。只有做精、做细、做实养老服务保障工作,才能让老年群体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以往在农村,几乎每个镇、街道,都有一家敬老院,主要服务人群就是农村五保老人。新沂把敬老院建成养老院,别看只有一字之差,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有多大,家住港头镇的蒋思芬老人最有发言权。蒋思芬是一名五保老人,2005年,港头镇建成了新的敬老院,他是第一批入住的,当时,他和其他老人都非常高兴,敬老院里有吃有穿,比家里强多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年龄大了,眼睛不太好,以前的敬老院吃穿不愁,但是护理人员少,生活全靠自己。

去年9月1日,新沂市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蒋思芬在当年9月就搬进了新的养老服务中心,让他觉得和以前大不一样。蒋思芬告诉记者,现在吃穿比以前更好了,护理人员也多了,把我们照顾的非常好。

新沂市养老服务中心边梦婷说:“到我们这里,护理人员变多了,对老人的服务更周到了,方方面面都可以满足老人。

中午11点多,在唐店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唐店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姜小洁说:“今天我们食堂吃的是鱼香茄子,鸡腿儿,还有青菜鸡蛋糕,又搭配了一个冬瓜蛋汤,老人想吃的,我们都会跟食堂做一个协商,制定菜谱公示出来。”

高行义说:“向食堂里一提吃鸡腿的就做鸡腿吃,我们想吃什么都会给我做,生活还是蛮好的。”

与此同时,瓦窑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内,大厨们也正忙着做午饭。

瓦窑养老服务中心院长顾红培告诉记者,中午是三菜一汤,青菜肉圆,青椒辣皮已经加工好,正在做的是红烧肉炖冬瓜,食谱统一的荤素搭配,满足老人的特殊情况和身体需求。

院长顾红培热情地给记者介绍,养老院中午是两荤一素一汤,主食米饭馒头都有,早上固定每人一个鸡蛋,一个热菜配主食、稀饭,晚上一个热菜、有主食、稀饭,并且一周伙食不重样,每周更换一次食谱。

“荤素搭配,每天都有,早上有鸡蛋,中午有荤的,晚上也有荤的。”黄金生说。

说起对老人们的照顾,瓦窑养老服务中心院长顾红培说:“我们瓦窑养老中心,从人手上比原来的养老院要多,以前的养老院大概60多人,工作人员大概5到6个,现在养老院有100多位,全部工作人员23人,其中护理人员11人,食堂工作人员4人。我们还有后勤、医护人员,所以现在各种管理和服务完全有保障的。”

新沂市7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软硬件较原来的农村敬老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均达到“三级”及以上水平,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100%,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老人在吃好穿暖的同时,情感、精神等需求得到满足,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得到了专业的护理服务,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在90%以上。

 “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进驻后,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内部设施全部按照‘四星级’标准配置,设有配餐间、多功能厅、娱乐室、门诊康复室,严格按照1:7比例配备护理人员,护理型床位达到100%。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全方位专业化养老服务,真正实现老有颐养、老有所安。”新沂市民政局局长陆宝芹说。

新沂融媒体记者:曹顺 王冉冉

编辑:周树慧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