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江苏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2021-08-17 08:45:06

8月16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扬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介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董淑广、扬州市副市长赵庆红出席发布会。

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介绍了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本情况、相关措施以及下一步打算。

目前,南京禄口机场疫情趋稳向好,处于持续巩固阶段,已连续3日零新增。禄口机场和禄口街道检测阳性人员住所终末消毒已经完成,对场外区域和禄口街道封闭小区实施了环境消毒,累计完成900多万平方米。

扬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每日新增报告病例持续下降,感染来源发生结构性变化,基本都在隔离范围内,社区传播链得到有效阻断。

自7月20日至8月15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02例,其中扬州市552例,南京市235例,淮安市12例,宿迁市3例。

目前,在定点医院救治的确诊病例739例,其中扬州市542例(危重型17例、重型27例、普通型401例、轻型97例),南京市183例(危重型1例、普通型146例、轻型36例),淮安市11例(普通型10例、轻型1例),宿迁市3例(普通型2例、轻型1例)。累计出院63例(南京市52例、扬州市10例、淮安市1例)。扬州市8月15日新增感染者6例,南京市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淮安市连续14天无新增感染者,宿迁市连续16天无新增感染者。

邱海波领衔专家团队,实行一人一方案、中西医并重治疗

王思源表示,随着63名患者陆续治愈出院,目前已在南京溧水和扬州邗江启动了定点康复医院,配齐配强医护力量,帮助患者愈后康复。针对德尔塔病毒转重型快的特点,坚持救治关口前移,由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等领衔,国家省市三级专家团队实行一人一小组、一人一方案,开展联合巡诊会诊,防止轻型向重型转变、重型向危重型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介入治疗全过程,全面推广中药预防饮。

截至8月15日24时,247例确诊病例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其中轻型54例,普通型170例,重型19例,危重型4例。295例确诊病例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轻型43例、普通型231例、重型8例、危重型13例。目前所有患者都在全力治疗中,累计出院10人。

各地紧急驰援,江苏举全省之力支援南京、扬州疫情处置

“举全省之力,支援南京、扬州疫情处置。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调度下,全省各地紧急驰援南京、扬州,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王思源介绍,南京方面,调派9184人次的医疗卫生骨干支援南京的核酸采样和检测,组织了25名省级流调专家和171名流调人员;抽调28名救治专家、1465名医疗队员进驻南京二院汤山分院,集中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学科专家展开救治,同时在南京周边城市腾出近5000个房间,用于机场人员的转运和异地隔离。

扬州方面,一共调派了3425人支援扬州核酸采样和检测,调度10台移动方舱,建立气膜核酸检测实验室,满足一天一轮的核酸检测需求;抽调了233名流调人员充实扬州流调力量;统筹调度周边各市提供和储备隔离房间2.6万间,累计转运1.79万人到周边城市隔离,扬州确诊病例老年人比较多,组织医疗专家37人、医疗队伍558人支持扬州医疗救治;新增负压救护车49辆,调配口罩、防护等各类防护物资167万件,防护物资库存充足。

让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江苏列出180项问题清单将逐条对照、逐项落实

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介绍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一步工作安排。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全省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但完全清零还需要一个过程。”王思源表示,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绷紧弦、铆足劲,把从严从实、从紧从快的要求和措施一抓到底,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向好局面,奋力推动疫情防控阻击战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是措施再巩固。继续保持指挥机构高效运转,减少决策层级,提高执行效率,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加强加密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核酸筛查,优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对其他区域和人群科学制定核酸检测方案,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加强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发挥好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对“一老一小”患者治疗更谨慎、照护更精细,做好病例出院后的康复保障工作。加强重点人员隔离管控,服务保障好隔离对象,强化隔离场所安全、消防、防疫管理。

二是防控更精准。从严从紧落实封闭、封控小区管控要求,根据疫情形势发展,研究制定分区分级和差异化的社区管控措施。进一步做好群众生活服务保障,对老人、孩子、残疾人等人群加强关心关爱,解决好老年病、慢性病等特殊群体就医用药需求,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举措和个人防护知识,推动“无疫小区”创建。精准快速彻底开展流调溯源,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加强重点点位环境消杀,全面消除环境传播风险。

三是责任再压实。本轮疫情暴露出我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教训十分深刻。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流调溯源、核酸筛查、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社区管控、重点场所管理、群防群控、社区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更大力度地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把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前几天,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下发文件,列出了180项清单,要求全省各地逐条对照、逐项落实,统筹好当前和长远,按照更高标准和实战要求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就核酸筛查、医疗救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本次疫情中,江苏多地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核酸筛查。大规模核酸筛查在控制疫情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以扬州为例,根据核酸筛查结果,当前疫情形势如何?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发生疫情后,在传染扩散情况不明时,进行大规模人群的核酸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感染人群,更精准地实施防控,最大程度避免普通人群接触病毒的机会。在南京,通过14天5轮筛查,我们基本上将风险锁定在了隔离、封闭封控地区的人群上。在扬州,从7月28日到8月13日的七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共发现阳性病例526例。对这七轮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每轮发现病例总数变化,第一轮63例、第二轮147例、第三轮109例、第四轮69例、第五轮70例、第六轮47例、第七轮21例,可以清楚看到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总数在达到一个高峰(第二、第三轮)后稳步下降。

其次是病例的来源,第一轮至六轮管控人群(包括隔离点和中高风险人群)占比分别为65.1%、59.1%、61.4%、69.5%、65.7%、76.6%,第七轮21个病例全部在管控人群中发现,发热门诊和一般人群没有发现病例。可以看出,经过中间一段时间(同样是第二、第三轮)的胶着后,新发病例基本都集中到了管控人群当中,病毒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第三是地区分布,广陵和邗江两个区的病例占比84.1%,开发区和景区占到15%,潜在阳性病例风险集中在主城区。

从本轮疫情的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看,病例的潜伏期中位数在5天以内,绝大多数都不超过8天。7月28日至今已近20天,经过多轮核酸检测后,筛查时间跨度超过新冠14天的最长潜伏期,说明目前未发现感染者的区域,存在感染者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前七轮大规模核酸筛查结果,8月13日起,我们已经转入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精细化筛查,科学研判核酸检测的对象、覆盖面和频次,对风险较高的,采取3天一轮甚至1天一轮,“一户一管”或者1:5的混采混检,尽快把病例找出来、早治疗;对风险较低的,则采取5天、7天一轮,1:10的混采混检,高效率排除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各点位力量配置、参检人数、工作时长等资源进行统筹配置,引导有序采样,避免人群集聚。

虽然扬州13日以来的重点地区核酸筛查发现病例都来自隔离场所或管控区域,但现在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我们丝毫也不能放松警惕,各方面的防控措施仍然要严格落实和执行。市民在参加核酸检测时,应该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等级口罩,排队时保持一米以上距离,等候时不聚集、不聊天,不随意触摸公共物品,采样前勿进食、吸烟、饮酒,采样后换上备用口罩及时离开,回家后立即洗手。

问面对疫情,江苏如何组织医疗救治?

在医疗救治的组织上,我们依然是遵循“四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

“集中患者”方面:疫情前期,我们将患者集中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进行集中救治,落实定点医院床位,准备备用医院腾空方案。扬州疫情暴发以后,我们迅速组织扬州三院改造,扩充收治能力,就近收治患者,同时已完成备用定点医院改造。

“集中资源”方面:疫情发生后,省调集各大医院医护骨干及呼吸机、ECMO等设备,支持南京市、扬州市定点收治医院,全省组建67支共4786人的医疗队伍支援医疗救治工作,其中,重症医疗队22支、1351人,普通整建制医疗队45支、3435人。截至8月15日,已先后派出3支重症队、3支普通整建制医疗队、1支儿科医疗队支援扬州三院,7支医疗队共计558名医护骨干。

“集中专家”方面:我们根据救治需要,第一时间调集省级重症、呼吸、中医、院感专家驻点加强医疗救治技术指导和支持。截至8月15日,已累计选派65名专家分别赴南京市第二医院(28名)和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37名)驻点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集中救治”方面:国家、省、市医疗专家每日进行三级联合会诊和病例讨论,按照“一人一小组”“一人一方案”,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予以抗炎、抗凝、中医药、提升免疫、营养支持等治疗。对入院病例,建立监测预警指标,关口前移,早筛查、早治疗,尽可能防止患者转重。对重型患者,按照国家指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呼吸支持等,积极使用恢复期血浆,改善脏器功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此外,对14岁以下患者(占比10.1%,最小年龄4个月),虽然都是轻型、普通型,但考虑到儿童、婴幼儿的症状、用药和成人有很大区别,引入了儿科专家参与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定精细化方案规范管理。对高龄患者(占比32.7%,最高龄91岁),很多都有不少基础性疾病,需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会诊,对比如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等,及时诊断,对症治疗。这也给我们的救治带来了挑战。

此次我们也特别注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第八版《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三方三药”指南,根据地区气候时宜和此次德尔塔毒株感染病例症候特征,通过望闻问切,根据病情采用中药汤剂、针灸理疗、膳食养生等多种形式进行辨证治疗。中医药全程参与隔离点预防、定点医院救治、出院后康复的“防、治、康”全程,充分体现了中西医协同。

来源:“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号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