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超市购物如何做好防护?食堂就餐注意哪些细节?牢记这些要点!

2021-08-02 13:56:38

|科学防疫  人人有责|

图片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在营业过程中

要做好卫生管理、重视个人防护、加强清洁消毒

科学防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图片

卫生管理

01

实施人员体温检测   

应当在商场、超市门口设置专人,对每位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一切正常才可进入。

图片


02

加强室内通风   

加强通风换气和高频接触部位清洁消毒,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图片


03

合理使用电梯   

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电梯时相互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购物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

图片


04

缩短顾客等候时间   

应当控制客流量,推荐顾客自助购物、自助结算,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图片


05

垃圾清运整理   

保持环境清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运过程中采用密闭化运输。

图片



健康防护

01

佩戴口罩   

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并注意定时更换。从业人员与顾客交流时宜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提醒顾客在进入商场超市之前应当佩戴口罩,回家后注意洗手,不佩戴口罩的顾客应拒绝其进入。

图片


02

注意手卫生   

工作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在工作中避免用手或手套碰自己的眼睛。

图片


03

重点人群防护   

收银员、售货员、理货员、保洁员、保安等与顾客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在上岗时佩戴口罩和手套。

图片


04

员工错时就餐   

员工用餐场所应当保持通风换气。员工应错时、错峰就餐。加强公用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图片



清洁消毒

0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时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垃圾桶、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增加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图片


02

垃圾桶消毒   

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图片


03

卫生洁具消毒   

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图片


04

工作服消毒   

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图片


05

方便顾客洗手   

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图片


审稿专家:

吴晓松  江苏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副所长

图片

科学防疫  人人有责 | 

图片

单位食堂防护指南请收好

1

保障食品原料来源安全

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进口冷链食品应有相关检测证明和消毒记录。

图片


2

确保食堂通风换气

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图片


3

加强餐饮具消毒工作

餐具消毒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热力消毒,首先将餐具洗净后,置于沸水中煮沸15~30分钟消毒,或将餐具清洗干净后,放置于蒸汽发生器中蒸15~30分钟;也可使用餐具消毒剂,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清洁消毒。

图片


4

配备洗手设施

在食堂应设置洗手设施,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图片



个人食堂就餐指南请牢记

1.

 就餐前正确佩戴口罩

去食堂就餐时,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就餐前再摘下。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图片


2.

保持手部清洁

注意饮食卫生,就餐前一定要洗手。

图片


3.

吃饭时少交流

就餐时,少交流,专心吃饭。

图片


4.

保持距离

在食堂内就餐时,要同向而坐,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飞沫传播。

图片


5.

错时就餐

错时、错峰就餐,避开就餐高峰期。

图片


6.

分散或打包单独就餐

为了减少在集中场所的驻留时间,鼓励打包带回各自办公地点(或驻地)单独就餐。

图片
图片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