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沂市聚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标任务,坚持全域推进、重点突破,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出了一条“综合发力、规模推进、高效集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之路,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新沂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4.45万亩,占新沂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87%,位居苏北前列。2020年11月新沂代表江苏省接受农业农村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地评估并得到充分认可。同时,入选江苏省2020年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拟激励县名单。2021年4月13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新沂市召开,观摩组认为新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形象好、措施全等特点,为全省建立了“新沂样板”、“新沂榜样”。
港头镇纪滩村是丘陵地区,被列入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这里建设了泵站、防渗渠等配套设施。村党支部书记付新果对记者说:“以前麦地里浇水,用的是深水井,浇一亩地要花三四十元的费用,还要排队。现在水渠修到了田头,想什么时候浇地都行,还省钱。水能跟上,一亩地能多收100余斤麦子。”
近年来,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优质高产高效的建设目标,新沂坚持把水利、道路、林网等配套建设作为重点,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打造质量过硬的惠民工程。
突出灌排设施配套。收与不收在于水,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有机结合,推动田间沟渠与骨干工程无缝衔接,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灌溉保证率达90%以上,有效缩短农田灌溉周期,亩均节约灌溉费用30元。
突出耕地质量提升。配套建设高标准农田综合监测站,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气象、土壤墒情、病虫害监测等,全面提升农业防灾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
突出田间道路畅通。按照“宜机化”耕种要求,注重田间道路与村庄户户通、四好农路建设相结合,形成互联互通,保证农业机械通行和农产品出田出村“零障碍”,田间道路通达率100%。
突出农田生态良好。大力实施河道疏浚整治、农村水系连通、农田林网更新与修复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农田林网建设20万亩。
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鲍为民介绍说,新沂一直注重系统思维,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释放高标准农田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促进了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水稻亩均产量620公斤以上,小麦亩均产量430公斤以上,亩均粮食增产60公斤以上。“十三五”以来,新沂市通过项目建设增加有效耕地面积0.4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0.6万吨,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平台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稻米、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等特色产业,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新格局,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促进了土地规模流转。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镇村农业公司进行土地规模流转,统一开展耕、种、防、收等生产服务,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目前,新建项目区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规模面积基本都在200亩以上。
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农田公共空间治理、平田整地、清理废沟废塘、清理零散墓地、建设管道灌溉等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由村集体统一规模流转,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窑湾镇许楼村通过项目整村推进和公共空间治理,增加土地36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从省定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集体增收明星村。
来源:新沂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周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