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阿湖镇:创新发展模式 壮大集体经济

2020-01-21 10:21:07 王梦晴

近年来,阿湖镇把“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确定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为着力点,以产权为纽带,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从而积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土地托管增收益

在推进村级集体增收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引导各村发挥自身优势抱团发展。组织推动练马、鸣九、桃岭等村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将自有承包的土地向合作社入股,打破原来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模式,实行土地统一管理、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合作社建立了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提高统一经营管理的优势,大幅度减少生产要素资源投入总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并最终让农民通过合作社分红真正分享现代农业技术带来的增值收益,达到多赢的局面。土地集中连片托管后,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3%-15%,每亩年均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开发资产保增值

鼓励各村吸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发展农业产业;村集体有空置校舍、办公用房、旧厂房等闲置资产的,采取公开发包、对外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新上生产经营项目,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中沟、三里等村利用村里“四荒”和“四边地”资源,累计开发利用2000余亩,每亩实现增收300元。芦湖等村借助扶贫项目建设蔬菜大棚对外租赁,每年可增收5万元。

挖掘资源促增收

结合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对沟渠,边角地整合,新增土地300余亩,鼓励各村通过集体直接经营新增土地,或通过租赁、发包、入股等方式,交由个人或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有偿使用,拉动村集体获得长期稳定的租金、承包费或股金收入。阿湖、黄柏等村将村级集体机动地,采取经营承包机制,按承包合同收缴承包金,村集体平均增收6万余元。

品牌产业助振兴

紧盯需求端,向品质品牌要效益,让绿色农产品打出品牌,赢得声誉。依托葡萄产业园,打造万亩优质葡萄种植基地,注册巴山商标,进行有机认证,走品牌化战略,以品质求胜,实现无公害化种植,政府帮助其进行有效的宣传,通过邀请上级领导参观、举办葡萄节以及从新闻媒体上给予大力的宣传,打造成为“江苏省葡萄小镇”知名品牌。

阿湖镇将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村级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通讯员:石盛、张加树)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